《互动装置艺术》
《互动装置艺术》(原交互装置设计基础)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于2014年在美术学院开设、2017年课程成果入选美术学院年度教学案例展、2017年获评上海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本课程案例入选“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并在中华艺术宫展出、2019年列入上海市重点课程;2020年课程成果教研论文发表《装饰》杂志;2023年课程获评上海市一流课程
任课教师:李谦升、荣晓佳
课程助教:赵心语、梁爽
授课对象:数字媒体艺术 大三
学分:6(60学时)

想释放生活的压力吗,想提升上肢力量吗,想感受电焊的快乐吗?
《互动装置艺术》,您的不二选择。
长达一学期,纯粹的创作时光,让您暂时放下烦恼,专注手头工作。
您的心情不会因为生活琐事摇摆不定,只会因为小球的滚动和上升而起伏;
您的精神状态永远保持在最佳状态,能够面对任何突发情况的出现并获得优异的问题处理能力;
您的专注力将在千百个焊点的锻炼下升华,焊接效率亦将大大提升;
您的双手腕力将大幅上涨,从剪不断铁丝的柔弱大学生进化为可以徒手掰断铁丝的强者。
与此同时,您也将获得抗热buff,成为可以用双手炒菜的成熟大学生。
-
一切神奇,尽在2023《互动装置艺术》
01.课程目的
课程的整体目标希望将人文精神与思辨思维融入材料、技术、造物的综合性创作表达中,探讨新兴科技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虚拟与物质、行为与情感、自然与造物、材料与认知之间的创新表达。课程整体包括两部分:研究主题与创作探索。每次课程都有一个研究主题,主题遵循新兴技术对人与自然的影响为主线进行设置,包括沉浸式体验、可编程材料、人工智能的情感互动等。主题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新兴前沿领域的探索与思考,培育具有理解未来新视野能力的创新人才;创作探索的教学架构基于互动系统的三大基本板块:输入、输出和计算三个部分来进行知识点的组织架构,并尽可能多的从光、温度、声音、空间等不同的物理维度让同学感受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连接。学习课程后,学生应掌握互动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开源硬件平台的使用方法。
02.课程安排

03.课程实践与成果
2021年互动装置艺术课,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可能给人与机械之间的互动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尝试使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无形的人造智慧。在后疫情时代,人类的很多活动被迫转为了线上,但也加速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的进度。今年的课程主题设定为“桥(Bridge)”,希望探索除了像素(pixel)之外来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另外一种通道。本次课程将抛弃像素,希望通过新的实体形式来构建物理与数字世界之间的“桥”,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里,探索个体、社会、自然、数字、体验与情感等因素下的实体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一个厌倦无聊的人,不用担心,2023《互动装置艺术》每一节课都有新花样。电子音乐会、互动小剧场再到课程展。在这里,不等你去寻找,新鲜感自会向你涌来。 如果您想了解什么是装置艺术,什么又是交互装置艺术,那您更是来对了地方。在这里魅力名师带您拓宽装置艺术的边界,头脑风暴探寻古往今来的装置艺术和其未来。在这里,我们探讨人与机械的关系和共通性、探索装置艺术的边界。 如果你是一个惧怕编程的零基础选手,不必焦虑。Esp32开发版新手基础生存教学,保您编程平安。在课程中,您将细致了解到基础编程原理并亲手创作属于您的抽象语言。金牌导师手把手修改bug,您的程序指定能转。
如果你常因自己头脑发达,四肢绵软而抬不起头,不要害怕,在这门课程中您将接触全新的材料:铁丝。通过您与铁丝材料的磨合、拉扯,您将逐渐获得过人的胆识和强壮的身体,同时喜提装修工该会的一切专业技能。打孔、切割木板、打磨、焊接,这一切都难不倒你。这些专业技能也将与您终身相伴,使您受益一生。
如果你担心没有人在乎你的作品,没有人记得你的创作过程,不必纠结。我们配有专业团队,包揽拍摄艺术照、作者创作采访、课程展记录与主持、课程回顾等多项任务,让您的回忆有迹可循,让您的创作不被埋没在时间长河之中。
「A-艺术家定妆照」

「B-日常记录」
「C-采访」
04.作品欣赏
「孕 育 · ∞」
管乐、梁文倩小组
作品简介:作品主要想表达的观点在于“孕育”与“♾️”一词,人类孕育出数字,而未来是否将成为数字孕育人类?暂无答案。作品从上方直视,呈现“♾️”符号轨道,正如我们想要表达孕育的主题。脐带是母体与新生命的连结,给予生命体成长的能量与营养。“孕育”的主题自然脱离不了新生命成长的历程。利用红色毛线,象征母体孕育生命的脐带,升华主题。

「寰宇」
吴祎成、白逸达、高奕阳小组
作品简介:设计灵感来自于《星际穿越》及《广义相对论》中关于黑洞的概念。它生动地展现了物体被黑洞捕获后围绕其旋转并最终被吸入的景象。装置中的超立方体结构象征着虫洞,即时空穿梭的通道,以及白洞的喷射效应,使物体得以进入另一个时空。通过这个装置,艺术家以视觉和动态的方式将宇宙的奥秘与物理学的理论融入其中,引发观者对宇宙与时空的思考。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宇宙的视觉盛宴,同时唤起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深入思考。

「回」
程一益、叶欣小组
作品简介:作品灵感来源于洛伦兹吸引子模型,意图使用稳定的材料表达一种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的运动。小球旋转坠落的过程如思考的过程。思绪不断围绕一个点发散,循环,不断刷新想法,由简入繁,化繁为简。作品通过投影、传感器等的使用营造光影随人和小球的运动而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必然性和偶然性、决定论和概率论的认识和思考。

「镜界」
邬俊韬、李艺然、叶沚小组
作品简介:运用镜子的特性,在分割现实轨道的同时照出前方的轨道,观众可以控制遥控旋转镜子角度,只有达到特定角度,镜子中的轨道才能和现实轨道相连,当所有镜子中的轨道与现实轨道相连的时候,小球开始滚动。镜子照出的轨道与镜子遮住的轨道无缝衔接在一起,暗示着虛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互动方面将会运用旋钮触发器和舵机进行对镜子角度的控制。

「勇敢的心」
汪子璇、吴佳玲小组
作品简介:在一个废弃工厂风的装置里,色调的冰冷突出整体的氛围是悲伤的。在装置中有红色爱心的模型,为这个装置增添色彩,也代表这是一颗敢于破碎的勇敢的心。装置中的小球进入世界后,在轨道中行走,发出歌声。生命中总是会有很多遗憾和意外,但小球就像生命中不经意出现的一些变化,如歌声一样打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越发的自信坚强。

「心脏」
邱诣、郑佳仪小组
作品简介:此装置模拟了心脏与血液的循环,铁丝轨道双边分轨盘绕向下模拟了肋骨的形状,而在中间直插向下转动着的透明亚克力齿轮则象征着心脏,当齿轮转动时,他便会将沾上了红色墨水的小球向上运送,直至到达顶部,然后再一次下落进入载体的循环。装置的互动部分与程序与传感器相连,带动着马达的旋转并决定了转速。

「幕」
孙韧鹏小组
作品简介:本作品名称是"幕”,旨在使用偏光片对光线的处理,与宝石小球被照射后奇异的光芒与交互触发的电子音乐声,将现实世界中滚动的小球给观者带来—种虚拟的体验。黑色半透明的偏光板如同屏幕也如同一块幕布,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以视觉听觉与交互的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并非是完全虚拟的而存在物理部分,因此作者认为虚拟世界是现实物理世界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