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芙蓉园

2024 传统漆艺数字化工作营

2024年6月,工作室团队南下福州,在福州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开展为期8天的“传统漆艺数字化工作营”活动。活动由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闽江学院美术学院三方馆院共建,旨在为传统漆艺的保护、创新与古厝活化利用注入新的血液与动力。

( 工作营成果视频 )

01.参观调研

工作营师生通过参观福州重要的漆产业基地
与漆艺大师的交流与互动
深刻感受传统漆艺的技艺与文化内涵

工作营期间,学生们参观了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及沈绍安漆艺产融基地,通过与博物馆的专家及漆艺大师交流与互动,深刻了解了传统漆艺的技艺与文化内涵。随后,学生们在博物馆内进行创作,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以数字化形式重新演绎传统漆艺,创造出一件件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在成果展示结营仪式上,学生们的创作成果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现,生动地诠释了传统漆艺在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性。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学生们的智慧与创意,也展示了馆院共建的丰硕成果。

( 参观福建沈绍安漆艺博物馆 )
( 参观福建沈绍安漆艺产融基地 )

02."漆妙夜"方案设计

面对融合传统漆艺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创意挑战
工作营团队经历挫折与不断尝试
最终产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在创意设计阶段,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来助力传统漆艺文化的传播和让观众在博物馆保持良好的参观体验。 在一个大的数字化设计框架下,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从利用AIGC技术重现漆艺制作场景,到开发流漆工艺的数字互动展示装置; 从数字人导览系统提升参观体验,到三维扫描提供在线的虚拟空间体验,每个方案都力求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让漆艺文化以更生动、更便捷的方式触达大众。

( 馆院联动探讨创作方向及实操演练 )

设计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技术难题和创意瓶颈,这时候就只有咬着牙,不断尝试与改进,完成既定的设计目标。

( 挣扎的设计讨论过程 )

光说不练假把式,创意与实践也是相辅相成的,创意想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而实践则通过视觉化的反馈,让团队调整与深化方案,最终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方案。两者相互促进。

( 设计过程中要不断的测试与调整效果 )

03.成果展演

活动的最后一天,举办了成果展示结营仪式,学生们的创作成果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现,生动地诠释了传统漆艺在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性。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学生们的智慧与创意,也展示了馆院共建的丰硕成果。


「漂漆入画」

井康琦

作品简介:
通过算法模拟传统漆艺中的流漆工艺
动态光影与静态美感结合
引领观众互动探索

( 展示现场观众互动 )

「数字人沈绍安」

张紫豪、张放

作品简介:
以叙事传播漆艺文化
通过数字人沈绍安
讲述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交织的动人故事

( 在博物馆庭院中观看数字人沈绍安 )

「脱胎漆艺技艺流程展示」

张紫豪、张放

作品简介:
利用现代AIGC技术
展现传统工艺瑰宝中的脱胎漆艺

( AIGC生成的脱胎漆艺制作流程动画 )

「流光萤瓶」

荀骞慧

作品简介:
通过数字光影互动展示
让镇馆之宝跃然游客眼前
亲身感受文物背后的独特神韵

( 基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光影展示 )

「数字芙蓉园」

李龙康

作品简介:
利用三维扫描精准捕捉芙蓉园的每一寸细节
通过在虚拟世界中的完美复刻
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历史场景

( 三维扫描下的数字芙蓉园 )

「气死猫」

王瑞

作品简介:
将传统漆画的静谧之美与动画的生动活力巧妙结合
让漆画所蕴含的古老故事在新形式中焕发新生

( 利用动画讲述漆画背后的故事 )

「声漆水境」

赵心语、黄雨婷

作品简介:
在互动装置中展现漆画的独特肌理
通过精妙的水波控制设计
让观众感受到仿佛漆画表面泛起的层层涟漪
营造出既静谧又动感的艺术体验

( 互动装置现场效果 )

尾声

短短八天的工作营圆满结束了,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对福州的漆艺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思考与实践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巨大潜力。 这些设计方案将作为宝贵的参考,为博物馆未来的数字化展示提供灵感和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在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看到更多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展示,让更多人感受到漆艺文化的魅力。


上美多媒体工作团队

项目总监:李谦升
互动展示:井康琦、荀骞慧
三维扫描&漫游:李龙康
数字人制作:张紫豪、张放
手绘动画:王瑞
声音装置:赵心语、黄雨婷
视频剪辑:胡蓓蕾
特别感谢(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李松涛、朱冰倩、俞承邑、廖婧娴

合作机构

福建沈绍安漆艺博物馆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