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型钢·记忆
2022.12
"工业遗存中集体记忆的数字化实验。"
在数据时代,我们努力尝试找到保存非遗技艺独特基因的方式,借助动作捕捉、眼动仪、脑电波传感器、三维动态扫描等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四项维度中来记录、分析甚至复原非遗技艺手工艺者的动作、注视点、脑部活动甚至肌肉变化。每一次的记录和捕捉都是提取非遗数据基因的过程,每一份数据文件中保存的就是手工艺者的一次制作过程的基因片段。
2022.12
"工业遗存中集体记忆的数字化实验。"
2022.12
"探索AI绘画赋能非遗传承与创新应用之路。"
2022.9
"数字文脉中的山水意境。"
2022.7
"一次记录中国文化图景的数字写生。"
2022.6
"我们在元宇宙中重新搭建了白居寺吉祥多门塔。"
2022.2
"文化遗产与智能创新工作坊走进阿里云天池科技少年创造营,与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初高中科技少年们共同探索文化传承的新可能性。"
2021.10
"形、音、色三者在转动中合而神聚,散而归空。"
2021.6
"探索对藏文字的数据挖掘与叙事"
2021.6
"探寻汉藏书法之间的'距离'"
2021.5
"在全国大艺展的舞台上,我们搭建了一个非遗的数字体验工坊"
2020.1
"一次土族盘绣技艺传承的数据实验"
2019.12
"每一个手工艺者本身、每一次创作的过程可能都是独特且难以再现的,这些都是一个个非遗技艺中基因。"
2019.9
“传统手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的因素,需要有智慧地巧妙处置。”
2017.11
“通过数据大屏来展示上海美术学院2015~2017年12次非遗研培工作中所积累的传承人数据。”